分类 国际食品 下的文章

作为“鱼类零食第一股”,劲仔食品上市已经一年有余,却未能交出一份好看的“成绩单”。

股价表现不理想:截至2022年1月19日,公司股价报收于10.49元,较2021年内高点21.07元已经不止腰斩。

营收增长背后隐忧不断:产品上,劲仔食品主要依赖风味小鱼单一品类,创新力不足;渠道上,过度依靠线下和经销商;同时,不仅难以靠品牌优势建立起护城河,还要面临资本加持下新消费品牌的冲击。

一款产品打天下的时代已经过去。想要保住鱼类零食赛道头部地位,劲仔食品还有一场艰难的仗要打。

增收不增利成为常态

劲仔食品,原名为华文食品,成立于2010年,主要从事风味小鱼、风味豆干等传统休闲食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劲仔”是其主要品牌。

近几年,国内休闲食品取得了快速发展。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16年至2020年,我国休闲食品行业市场规模从8224亿元增长至12984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2.09%,预计2021年可达14015亿元。

华文食品也搭上了行业发展的快车。财务数据显示,2016年至2019年,该公司营业收入从3.97亿元增长至8.95亿元。

在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下,2020年9月,华文食品头顶“鱼类零食第一股”的光环,登陆深交所。

然而,劲仔食品营收增长的背后,却是“增收不增利”。

早在2020年上市之前,劲仔食品的归母净利润增速就已呈现下行趋势,2017~2019年,其增速分别为192.58%、52.17%和2.85%。

2020年,劲仔食品当年实现收入9.091亿元,归母净利润7459万元,虽然收入创出新高,同比微增1.60%,但归母净利润较上年下降12.78%。

为了进一步提高品牌知名度,时隔半年,华文食品在2021年4月更名为“劲仔食品”,但增收不增利的状况在2021年依旧存在。

2021年10月,劲仔食品发布的三季报显示,劲仔食品1~9月份营收同比增长8.11%,净利润却同比下滑24.38%。对此,劲仔食品认为前三季度业绩下滑,主要是政府补助收益较2020年同期减少,同时部分原辅料价格上涨,以及研发投入及品牌推广投入增加所致。

事实上,劲仔食品产品的单一化以及渠道的单一化,同样是其业绩难以突破的关键。

产品与渠道单一,竞争力堪忧

目前我国休闲食品的头部企业,如三只松鼠、良品铺子、百草味、来伊份、盐津铺子、洽洽食品等,都采用多品类、多品牌发展布局。

三只松鼠以“坚果+精选零食”为产品矩阵,拥有碧根果、每日坚果等产品,大约有400~500个SKU以供选择;良品铺子打造高端零食定位的同时也在强调全品类,目前拥有15个品类,超过1000个SKU。

然而,在劲仔食品的收入构成中,风味小鱼是绝对的扛把子。

上市之前,招股书显示,2016年至2019年,劲仔食品风味小鱼的收入由2.41亿元增长至6.95亿元,在当年度总营收中的占比从60.96%提高到77%。

上市之后,风味小鱼营收仍旧居高不下,财报显示,2020年,劲仔食品风味小鱼的收入为7.09亿元,在当年度总营收中的占比进一步达到87.53%。

为丰富产品矩阵,寻找第二、第三增长点,劲仔食品加强了食品研究院的团队建设。这一措施反映到财报中表现为,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研发费用增长至1607万元,同比增长199.63%。不过,研发费用的投入后续能否成功为企业创造新的增长点仍然具有不确定性。

此外,劲仔食品过于依赖经销商渠道也值得警惕。

2021半年报显示,2021年上半年,劲仔食品直营模式的营业收入为0.35亿元,占总营业收入的7.48%;同期,经销模式的营业收入为4.37亿元,占比为92.52%。与之相反,三只松鼠、良品铺子等则采用全渠道的营销模式,且销售渠道较为完善。

以三只松鼠为例,其2021半年报显示,三只松鼠7成营收来自于线上渠道投食店和联盟小店,在2021上半年贡献了17.8%的营收;良品铺子也是线上线下双线开花,线上按照“平台电商+社交电商+自营渠道”多线布局,线下则开设了主要包括直营门店、加盟门店、大客户团购和O2O外卖四种线下销售模式。值得一提的是,2021半年报中,三只松鼠、良品铺子均取得了营利双增的好成绩。

显而易见,相比上述头部休闲零食品牌,“一条腿”走路的劲仔食品在产品、渠道上竞争力不足。

竞争加速,多元化受阻

当下,健康化正成为零食发展的一大趋势。随着健康零食的走红,具备独特营养价值的海鲜零食,正逐渐成长为国内零食市场迅速上涨的细分品类,显然,仅仅依靠小鱼干并不足以支撑这一巨大市场的想象空间。

对此,劲仔食品在财报中称,正不断优化现有产品结构,拓展其他品类的鱼类零食、海味零食。不过截至目前,查询劲仔旗舰店可以看到,在海鲜零食品类其只增加了手撕鱿鱼干这一产品。

不得不说,劲仔食品已错失先机。近年来,早已有不少品牌看到海鲜零食细分领域的机遇并抢先布局,成为劲仔食品多元化道路上的强有力竞争者。

一方面,盐津铺子、三只松鼠、良品铺子、百草味等品牌都有相关产品上市。良品铺子近两年相继推出以虾夷扇贝、鲍鱼、海虾、海蟹、海鱼为主要原料的海洋休闲食品,并将其视作构建高端零食战略的重点品类之一;三只松鼠也推出“口袋海鲜”系列,推出白虾、扇贝、花蛤等零食产品。

另一方面,以海鲜零食为主打的新品牌也不断出现,如“海狸先生”、“海神寻味”、“食验室”等。这些新锐零食品牌品利用现代生产工艺对海鲜的口味、口感等做出创新,以后来者之势抢占消费者心智,在资本的助力下不断分割着市场份额。

以创立于2015年的海洋蛋白质零食品牌“海狸先生”为例,其2020年销售额突破1亿元,2021年前8月公司营收超过8000万,同比增长57%,并于2021年9月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此外,主打无油、高蛋白的健康零食品牌“食验室”也在1年多时间里完成了3轮融资,其主要产品“深海金枪鱼脆”于2020年6月上线,上线首月就达到月均120万的销售额。

海鲜零食市场竞争不断加剧。对于劲仔食品而言,业绩承压,多元化受阻是摆在其面前的关键问题。是否能够契合新生代个性化、差异化的需求,丰富渠道和品类,打造业绩新的增长点,成为其接下来的重点课题。

无论如何,想要保住现有的位置,劲仔食品必须提速了。

本文部分参考资料:

1.《劲仔食品陷“增收不增利”怪圈,机构扎堆调研关注股权激励落实》,和讯网

2.《三只松鼠、来伊份、良品铺子半年报PK,谁是零食第一股?》,不二研究

3.【研报】预见2022:《2021年中国休闲食品行业全景图谱》,股室记

4.《把海鲜做成零食,这事越来越靠谱》,消费记

5.《光环不在的“食品界华为”,问题出在哪?》,纳食

作者 | 昔年

排版 | 艺馨

监制 | 小罅

出品 | 一味研究

广告

本报讯 (江 岱)在近日于北京举办的2021年食品安全与健康热点科学解读媒体沟通会上,《食品营养与健康白皮书(冬奥篇)》(以下简称《白皮书》)发布。

《白皮书》通过分析我国食品营养与健康产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把脉食品营养与健康产业发展趋势,围绕思想理念转型、战略方向转型、产品转型升级、企业动能转型和商业模式转型等方面,阐述了企业拓展策略。

《白皮书》对食品产业发展趋势进行了研判,认为未来食品行业将呈现食品功能化、休闲化,营养健康产品开发精准化、个性化,形成多学科交融发展新生态、绿色低碳加工等发展趋势。

与会专家把脉食品产业发展达成6点共识:一是营养健康产业获国家政策支持,迎来创新与发展的利好局面;二是食品科技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学科交叉性日益凸显;三是我国食品科技领域投入力度与成果产出不断提升,但创新力度与关键技术仍有待突破;四是我国营养健康食品品类日益丰富,目标人群与市场尚待精准细分,品牌竞争力亟待增强;五是营养健康食品的功能声称与市场监管制度及标准法规体系亟待完善,功能食品的合法化需政策支持;六是公众营养健康意识不断增强,但相关认知与消费仍存误区,科普宣教工作任重道远。

针对食品行业发展现状,与会专家及行业代表提出3项建议:一是加强科学基础研究的专项投入与体系、平台建设;二是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提升国际影响力;三是推动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健全市场监管机制,营造多元管理环境。

龙虎网讯(记者 徐周燕 通讯员 文欣)2021年,在南京市市场监管局领导的关心下,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帮助下,南京市食品质量安全监控中心(以下简称“监控中心”)坚持做好食品质量安全监管支撑,严把食品生产许可审查关,各项工作迈上了新台阶,较好完成了上级交办的各项任务。

核查受理优质高效。2021年,监控中心共计受理了489家企业的普通食品生产许可申请,其中新发证申请共计134家,延续申请共计158家,变更(需现场核查)申请共计98家,简单变更(无需现场核查)共计65家,注销、补领申请共计34家;受理食品添加剂企业24家,全年受理企业总计513家;组织现场核查企业380家;不许行政许可59家,不予许可率15.5%;2021年全年受理企业总数较2020年上升30.8%,现场核查企业数比2020年全年上升57%;及时完成企业申报材料汇总表的上报、江苏省食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系统的录入、许可审批纸质版材料的整理归档等工作,全年上报的所有食品生产许可审批材料做到“0超期、0差错、0退回”。

(资料图)

核查人员管理有序。自新版《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实施以来,全市食品生产企业现场核查均由食品安全监管人员进行。监控中心严格贯彻执行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省局以及市局相关要求,做好现场核查人员资料收集工作,制作了全市食品生产监管人员名册,保证食品生产许可现场核查工作顺利开展。同时,监控中心加强人员培训和工作考核,召开了全市食品生产许可核查组长会议、全市食品及食品添加剂核查人员业务培训会议,提升全市食品生产许可核查人员的整体业务能力,为做好食品生产许可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监控中心将廉政建设作为重点工作,由点及面,全面开展廉政教育工作,强化企业监督机制,真正做到许可工作公开透明,将党风廉政建设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同考核。

(资料图)

服务企业不断深化。2021年,监控中心积极与审批处进行汇报及对接,努力做好企业服务工作。上半年,根据南京市食品生产企业需求,监控中心召开了南京市鸭血粉丝汤及类似产品的食品生产许可专家研讨会,专家就该类产品是否可以纳入食品生产许可范围、纳入后的许可归类、产品执行标准的相关要求、产品配料比例及标识标签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分析并达成最终意见,会后由监控中心起草、行政审批处出具了《关于南京市鸭血粉丝汤及类似产品食品生产许可相关事项的通知》。下半年,监控中心召开了南京市首次其他食品生产企业审查方案及企业标准专家评审会,为简化行政审批手续,优化全市营商环境打下了良好基础。针对2022年食品生产企业换证申请高峰即将到来,监控中心未雨绸缪,提起筹划召开了全市2022年上半年食品生产许可证换证企业告知会,就换证事项申报、食品生产许可申请书填写等具体事项展开相关培训,确保换证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资料图)

项目研究积极推进。监控中心立足自身工作岗位,积极开展相关科研工作。市局重点调研课题《南京传统地方特色食品本土化工业生产及监管的研究》于2021年初正式获批,监控中心根据时间安排,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了材料收集、民意问卷调查、企业调研、项目撰写等相关工作,并多次组织召开专家研讨会,按时保质地完成了调研报告的上报工作。同年,监控中心又申报了市科委的软科学课题项目。

新的一年里,监控中心将继续夯实本职工作,努力创新进取,为食品安全监管事业保驾护航。

【来源:龙虎网】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广告

原标题:叫了个炸鸡回应食品安全问题:被查处门店盗用商标

鞭牛士 1月21日消息,叫了个炸鸡总部回应了关于眉山市场监督管理局突查网红外卖店“叫了个炸鸡”,视频中的“叫了个炸鸡”快餐店。叫了个炸鸡澄清称,查处视频中的“叫了个炸鸡”快餐店并非其官方授权门店。”实际为盗用商标的侵权门店。

据报道,近日,眉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突击检查网红外卖店“叫了个炸鸡”。调查中发现该店存在涂抹保质期和售卖过期食品、生肉未覆盖保鲜膜等行为。

进入厕所后,检查人员更是大吃一惊,满是污渍的便池旁边的水池里泡着一些冻鸡正在解冻,完全没有顾及食物放在便池旁边有交叉感染的风险。

当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正处于高位流行状态,国内多地接连发生本土疫情,2022年春节临近,在享用美食的同时,广大消费者也应关注食品安全,合理膳食,助力疫情防控,湖南疾控专家提醒大家注意以下几点:
01 采购食品时要注意
1.采购食品时,应在证照齐全、诚信规范的市场、超市或其它销售单位选购,不在无证照摊贩处购买食品,不选购无法提供检验检疫证明、核酸检测证明、消毒证明,以及没有追溯信息证明合法来源的进口冷链食品。选购进口冷链食品时,要做好自我防护,戴好一次性手套,避免用手直接触碰,拆包装期间不触及口眼鼻,正确佩戴好口罩。选购结束后对手部进行清洗消毒。
2.购买和食用定型包装食品时,要查看品名、产地、厂名、厂址、生产日期、生产许可证号、保质期等,不购买和食用“三无”(无生产日期或保质期、厂名、厂址)食品。
3.不购买有异色异味或来历不明的食品,不要食用过保质期的食品。不采、不买、不吃野菜、野果、野味和野生蘑菇。
02 外出就餐时要注意
1.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节日聚餐要遵守各地疫情防控的相关规定,戴口罩,勤洗手,少聚集,有距离,尽量减少外出就餐。外出就餐时,应选择食品卫生条件好、信誉度高、证照齐全的餐饮单位,不在无证照摊贩处就餐。
2.提倡家庭聚餐聚会不超过10人,倡导“喜事缓办,丧事简办,宴会不办”,对承办5桌以上宴会等聚餐活动的餐饮单位严格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控制聚餐时间并注意聚餐场所开窗通风,多人共同用餐时使用公筷、公勺。
3.按需点菜,杜绝食物浪费。打包或剩余食物应当及时冷藏,再次食用前须彻底加热。
03 家庭烹饪时要注意
1.家庭烹饪时养成良好卫生操作习惯,处理生、熟食物及其包装前后要勤洗手,避免用不清洁的手触摸口眼鼻。食物加工前要认真清洗,清洗时注意防止水花飞溅。烹调加工完毕后及时清洗和消毒台面和厨具。
2.家庭制备食物时要注意生熟分开,加工和盛放生肉、水产品和蔬菜的器具要与熟食分开,使用后要及时清洗消毒;特别处理畜禽肉类和水产品类食品时更要注意,在冰箱储存时也要分隔存放。
3.家庭烹饪菜肴要烧熟煮透。做好的食品尽快食用,常温下放置时间不超过2小时,不能及时吃的食物要冷藏或者冷冻存放。剩余食物要及时冷藏,剩余食品和隔夜食品要彻底加热后再食用,少吃或不吃生食水产品。
4.过节期间经常食用的糕点、凉拌菜、熟食卤味等冷食类食品容易因原料污染、交叉污染、未烧熟煮透、储存不当等原因受到沙门氏菌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预防由这些致病性微生物引发的食源性疾病,做到上述注意事项的同时,还要注意制作冷食可少量多次,以24小时内吃完为佳,存放最长不要超过48小时。
5.购买冷链食品回家后,建议用75%酒精消毒外包装,并按照标签标识放入冰箱保存;处理冷链食品的过程中,要规范佩戴手套、口罩等防护用品。处理结束后要对台面、容器、厨具等进行必要的清洗和消毒处理,并洗净双手。烹调冷链食品时要烧熟煮透,避免生吃、半生吃、酒泡、醋泡或盐腌后直接食用。
潇湘晨报记者夏盛 通讯员熊家豪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晨视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爆料微信关注:xxcbwx,24小时报料热线0731-85571188。